“人间地狱”宁古塔,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,为何如此可怕?
宁古塔是满语音译,意思是“六个”。相传,这六人是努尔哈赤曾祖福满所生的六个儿子。所以宁古塔也算是女真人相对较早的发迹地点之一。但是无论对于满人还是汉人,无论对于男人还是女人,宁古塔对他门最残酷的地方其实有三点。
第一点,宁古塔太寒冷,是当时中国冬天最寒冷的地方,没有之一。当初女真人六十为了逃离那些苦寒之地,才有了后来入关中原的成就。所以再回到那里,简直就是噩梦。对于从南方的汉人仕子,把他们送到这里,就等于送到坟墓。
其实除了寒冷,更关键的是无休止的繁重体力劳动会随时折磨着犯人,开荒、开路、开矿、打围、烧石灰等等,这些都是基础义务。对于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,那是要有多大的求生欲才能活下来?
曾经清朝宫内有句话盛行一时: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。事实上,宁古塔曾是一个省会大城市,也是一个行政区域,名气颇大。只可惜,由于冬季天寒地冻,一般都是零下三四十度的温度,正常人都耐不住。正因如此,原本一个大城市却逐渐人走楼空,到了清代就几乎是一座空城。皇帝为了处置罪犯,会将他们统统发配去往宁古塔,流放给别人当奴仆。天高水远,犯人想跑回中原简直难如登天。
那么,历来有那些人被流放到宁古塔呢?根据历史记载,绝大多数的学子文人和官员都曾被发配于此地,永生永世无法翻身。文人本身体质柔弱,古时又没有车子,一被发配就要长途跋涉走过去,途中温度差距大,旅途艰辛,且不说容易患病,赶路赶着赶着就累死了。
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,有两层含义:一是惩恶与扬善,让犯了罪的人背井离乡受尽磨难,到关外去自首、自思、自悔,接受风沙洗涤;二是为清皇族的老家“增砖添瓦”。清朝时,全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是,可清王朝为什么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,而首选宁古塔呢?
意图很明显,那就是宁古塔是满族的发源地,是清皇族的老家。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,修桥筑路,改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,而且还要忍饥挨饿,为当地官员、满人当牛做马,沦为家奴,以显示祖上的荣耀。
多数犯人来了之后没有房屋居住,只能挖个地窖住地窝棚,体弱者往往捱过冬天就冻毙了。落脚后,等待这些犯人的还有无尽的劳役,他们被安排去“打围、烧石灰、烧炭,并无半刻空闲日子”,不少女性单衣光着脚在雪地担水舂米,骨瘦如柴,凄惨无比。以上三种都是流放宁古塔的女性所常遭遇之事,真是生不如死。
不过清朝两百多年,还是又大量的人被发配到了宁古塔,而且以文人及其家属较多。比如金圣叹、吕留良的家属;安徽方拱乾、方孝标家庭,浙江扬越、杨宾父子,佛学家函可,文人张缙彦,等等。不过也是因为有这些文人的发配宁古塔,我们才知道了宁古塔的可怕。也有在宁古塔混得风生水起的,反而回到江南却受不了温暖小阳光的,却生病死掉的,最有名的就是康熙年间的吴兆骞。
这就是清代的宁古塔与披甲人的相关情况。如果你之前因为不了解他们而对他们感到畏惧,但当你真正的走近他们,用心去了解过之后,你是否还会因谈到它们而色变?是否还会感觉它们是血腥与冷酷的代表?
总之,解开了它们隐含的另一面纱,我突然感到无比清明。明白了每一历史建筑背后蕴含的不仅是一段历史,一段故事,更蕴含着这段历史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相关情况,而这些情况都在等着我们去发现。